区域公益生态建设的七个案例与四点反思
2023年11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办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3年会(以下简称“2023年会”)在深圳圆满举办。
本次年会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连续举办的第十五次年会,也是基金会伙伴们时隔四年的首次大规模线下相聚。来自全国近500家机构、1000名伙伴共聚深圳,2场主论坛、12场平行论坛和1场长青文献图书馆展览活动,从多维度解析“笃行致远——基金会的‘功’守之道”的年会主题。
本文为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发起人兼理事长吴建林在主论坛“观察者说”环节的发言。吴建林理事长以七个案例为例,扫描全国区域生态建设情况,并提出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他指出优秀人才、本地公益生态文化营造对于推动区域公益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当前区域公益生态建设在品牌独立性与自主性、筹款、生态自律、舆情应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文经嘉宾审定发布,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其所在机构或本平台立场。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吴建林
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
发起人兼理事长
现任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贵州省慈善联合会监事,贵州省志愿者协会理事。吴建林从事公益以来一直致力于乡村儿童音乐、舞蹈等美育公益,积极参与行业生态发展建设,同时还开展草根机构生存与发展、公众筹款、社区基金、县域公益发展等相关研究与实践。在他的带领下,为爱黔行公益从成立至今实现每年翻倍增长,机构的“大山里的音乐课堂”已经成为乡村儿童音乐美育公益项目的头部品牌项目。
图:吴建林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3年会上演讲
01
七个案例
作为贵州一家草根组织的负责人,能够登上这个近千人的舞台,和大家分享区域公益慈善生态建设的观察与反思,我感到非常荣幸。首先,我简单分享一下我对不同区域公益生态建设情况的一点观察。
第一个例子是安徽的皖江伴行公益行业共建平台。该平台由5家基金会和1家民非联合发起,平台重视人的培养、区域内机构伙伴的赋能,也推动区域内机构的交流合作、抱团发展,同时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带动安徽机构与省外机构交流合作。平台针对区域内机构开展小额资助和扶持,以共同推动安徽的公益生态发展。
第二个例子是甘肃的筹款网络生态建设。这一网络起源于满足本地救灾需要所搭建的救灾志愿服务网络。网络搭建后,当地伙伴开始思考在非救灾时期机构该如何发展。他们首先将公益机构根据所在议题领域进行分类,为他们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培训,如公益通识、公益人才、项目合规培训,这是网络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网络在2014年就开始带动当地公益机构开展互联网募捐,每年99公益日筹募资金近两千万元,带动了几十家基层公益机构。现在网络开始尝试带动公益机构做月捐,进入探索月捐可持续发展的阶段。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发展,筹款网络日渐夯实了区域建设的基础。
第三个例子是云南。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在云南深耕19年,带动了网络生态中相关公益伙伴的发展。其区域公益生态建设思路可归纳为4个中心:一是人才中心,为云南的社工人和公益人持续赋能,培育优质社工人才;二是孵化中心,孵化和培育基层县域公益机构,目前已孵化机构21家,支持生态伙伴40余家;三是资源中心,整合省内外资源对接给生态中的伙伴机构,同时也组织伙伴机构联合参加99公益日等互联网筹款活动;四是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对社工站建设、社区服务、公益项目设计与管理、品牌传播筹资等方面的研究,以研究成果反哺和赋能生态伙伴。通过以上四个路径,云南连心推动了云南公益慈善网络生态的发展。
除了上面几个例子外,还有陕西“帮帮团”政社企生态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行业协会、基金会、企事业单位等多元主体的合作,推动区域公益生态建设。尤其是,这一模式的相关项目还获得了今年第12届中华慈善奖。
此外,“浙江土豪团”也是一种特别值得关注的模式。浙江是一个很抱团的区域,其基于公益人才和行业的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一系列行动,推动浙江公益慈善的抱团协同发展。此外,浙江也对口帮扶贵州,为贵州公益慈善的发展带来了很多资源。
通过社会议题来推动区域公益生态建设,是我近年来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以湖南“大爱无疆·事实孤儿关爱议题+区域生态建设”为例,湖南省大爱无疆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将事实孤儿关爱项目进行产品化打磨,然后招募公益伙伴来共同开展项目,同时为伙伴在服务模式、项目合规与管理、联合劝募等方面进行赋能,最后联合落地项目,从而在湖南搭建起50家左右的合作伙伴网络,深度服务了2856名事实孤儿。
通过议题嵌入区域的另一个例子是全国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网络。这一网络由全国乡村儿童美育网络公益行动论坛发展到乡村儿童美育公益区域研讨会,不断推动了区域内开展美育项目机构的交流与协作。
02
四点反思
针对区域公益生态建设,我有一些不成熟的观察与反思与大家进行探讨。我发现公益生态建设做得不错的区域都有一个共性,即有一批优秀的人才,他们不仅有能力,而且有公益情怀,推动了机构的发展。另外,本地公益生态文化的营造也非常重要,还有挖掘符合本地痛点需求的项目、完善的制度与组织架构、行业的自律和自查,这些都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才能营造好的土壤和环境。
当前区域公益生态建设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首先是,县域的一线社会服务组织缺乏品牌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多一线机构是头部公益机构的搬运工,缺少活力和生命力。另一方面,很多公益机构在提供资源时,不一定允许地方机构做个性化发展。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机构很难从内部挖掘当地需求、设计符合自身地域特性的品牌项目,项目不能完全回应当地社会的痛点需求,区域在地伙伴也得不到成长。我所在的机构“为爱黔行”,于2019年12月24日注册,尽管遭遇了疫情,但这几年机构业务几乎每年都实现了翻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我们保持了机构的品牌独立性,基于自己的项目不断研究、反思、优化,同时再链接资源。
第二是过于追求筹款GDP,导致行业乱象,套捐、骗捐现象严重。比如为了获得配捐通过借款、贷款、刷信用卡等方法来套捐。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通过广告营销来筹款。近两年,大量的中小公益机构动辄投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金,通过广告投流来筹款,这些资金从哪里来?还有的问题是,筹款中同一个产品,如保温杯、篮球场、路灯,在不同项目中单价预算为何有数倍之差?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反思。
第三是缺少生态自律。区域公益生态网络中,是谁违背道德和法律,带坏了区域公益生态的净土?很多头部公益机构在选择当地合作伙伴时,将筹款成绩作为第一甚至是唯一考量因素,而非考虑合作机构的执行能力和机构合规性。还有一些网络/枢纽机构,为了掩盖在地执行机构的财务不合规行为,专门派财务教人如何做平账、做假账。这些都是需要去反思的行为与现象。
最后一点是缺少担当和“得罪人的正直”。当出现舆情事件时,我们不能做老好人,而是需要联合制止和共同抵制一些不合规或违法行为。如果我们仍然纵容类似现象,攸关行业的舆情事件,将来只会更加恶劣。
排版:季拓
审核:史成斌
欢迎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回看2023年会主论坛开幕、闭幕主论坛。
👍长按图片扫码进入2023年会门户
查看年会消息及现场精彩照片
以及使用共享通讯录等功能
🔥 CFF热点推荐 🔥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欢迎将基金会论坛公众号CFF2008设为“星标”,点亮“赞”和“在看”,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